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达了2023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学位授权点名单,我校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代码:0860)获批。这是继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等学位点后,我校获批的第七个专业博士学位点。生物与医药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专业类别,该学位点获批表明学校在建立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积极布局国家急需学科专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学校将以本次学位点获批为契机,瞄准生命健康前沿领域,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做好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产协同创新,重点围绕生物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发酵工程及多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等方向,开展原创性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打造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培养德才兼备、工程领域急需,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推动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
10月29日下午,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18位博士之一、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淳应邀在东区第五教学楼为我校师生做题为《求学之路》的专题报告。该报告为“德创杰出讲座”系列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的第九场求索专题讲座活动。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和研究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姚华建主持。在报告中,苏淳教授围绕读研前的教育与工作经历以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求学经历,讲述他如何从一名中学教师成长为新中国首批博士之一,并在概率论极限理论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分享他的学术探索历程、科研与教学心得,以及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看法。苏淳教授提出:要做科研,就要做广泛的调研。“踏花青山莫辞艰,方得归来香满蹄”,大量查阅文献、调研,才能熟悉了解相关领域和方向的研究现状,从而有助于找到精力所应投入和能够投入的方向,确定下来自己所要发力的具体课题。要认认真真地读几本书。读书,有泛读,也有精读。泛读为开阔眼界,精读才能充实自己;有了几本好书打底,做起课题来才会有自已的特有招数。讨论班是开展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有效形式。讨论班不仅可以促使参
10月10日,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在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会议室组织举办2024级安徽高等研究院专项研究生新生座谈会。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副处长兼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合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安徽高等研究院筹建工作组成员黄飞应邀作主题报告。全体2024级安徽高等研究院专项新生参加会议,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华建出席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石龙主持会议。在座谈会上,黄处长详细介绍了安徽高等研究院专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整体情况。他指出,安徽高等研究院作为推动安徽省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平台,旨在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需求以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等问题。通过推进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引入优质资源,优化学科与人才的供需匹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安徽省的产业创新发展。自2023年启动以来,研究院依托安徽省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通过校企协同,培育高端技术人才,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学生的发展,研究院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学生将在校企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实际科研攻关,深入企业实践,全面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缩短从学术到就业的过渡
9月13日下午,研究生院党支部在老图书馆362会议室召开扩大会议,研究生院全体人员参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会议首先介绍了四位新进党员同志。而后参会人员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任务、目标、路径,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会议要求,全体成员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推进科教融合,探索高精尖缺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学位与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全面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9月11日下午,研究生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西区火灾特种楼二楼报告厅组织举办2024级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研究生新生座谈会暨入学教育活动。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体2024级专项研究生新生参加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校学位办公室主任姚华建出席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石龙主持会议。座谈会上,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熊立勇老师介绍专项工作有关情况,从专项工作背景、实施领域、联培单位、培养模式、导师指导、专业实践、资助体系、过程管理、学位申请和就业前景等方面介绍了专项培养的有关工作要求,提醒同学们做好学业规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动参与科研项目与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他鼓励同学们珍惜学习资源,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实践是专项研究生工学交替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经。8月12日—17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王莉,副主任刘海清、熊立勇和工程硕博士培养课题教师代表李金龙先后赴武汉、成都等地走访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武汉化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北方激光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专项研究生具体实践单位进行走访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研究生专业实践阶段学习、科研和生活情况,加强学校与专项联合培养单位工作交流,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调研团队深入到每一个联合培养单位,详细了解专项研究生在企业的工作内容、研发项目进展、实习环境以及生活保障等情况。同时,团队成员与联合培养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实践导师代表及在岗研究生开展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听取他们对于联合培养过程中的感受与建议。在几场座谈交流会上,专项研究生普遍反映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目前的科研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实践导师也均表示,专项研究生进入本单位作为新鲜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老图书馆378)
0551-63602196
ustcsee@ustc.edu.cn
Copyright © 20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皖ICP备05002528号